小桂的故事

小桂是一名國小中年級的孩子,

一家三口住在類似工寮的鐵皮屋裡,

媽媽因意外重傷在床休養,

年輕的父親在工地做臨時工,

生活環境十分簡陋,

平常小桂喜歡坐在散落油漆空桶的地方玩耍,

因為無人照顧,所接受的文化刺激很少,

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,

加上父親工作地點經常改變,

有時距離遠無法接送她上學,

就直接向學校請整天假,

因此小桂平均一個月上沒幾天的課;

偶而到學校上學也無法適應團體生活,

因為身上經常發出濃厚體味夾雜尿味,

衣服也相當骯髒,

每天都穿同一套衣服,

同學們都看出她沒洗澡而紛紛走避不敢靠近她,

也沒有人願意跟她玩,

學校輔導老師有時還需要親自幫她全身擦澡,

讓她維持身體衛生。

後來小桂來到純潔協會課後班,

老師觀察小桂對於「生活規範」毫無概念,

餓了就要馬上吃,

累了就要馬上睡,

想說話就叫著要馬上說話,

想離開座位就會站起來,

生氣就會直接揮拳打人,

看到喜歡的東西也會直接拿走,

完全沒有該年齡兒童的正常行為,

發展有點遲緩,

也完全不知道什麼是作業,

連注音符號也完全不會,

於是老師先從讓小桂的行為問題處理,

設法讓她先融入團體,

也請班上同學能夠理解、包容,

再幫助她慢慢建立友誼,

師生間透過遊戲互動,

讓小桂建立了「規範」的概念。

過了三個月,

每天只要放學小桂都迫不及待想要快點來課後班,

路上經過操場都會指出在課後班認識的朋友,

有一次小桂到輔導室報到時,

見到角落裡的疊杯、桌遊,

都能一一指出來,

讓輔導老師大吃一驚,

原來小桂在課後班,

老師都會陪她玩桌遊,

玩著玩著就記住了,

在文化刺激上逐漸有了成效。

現在努力進行輔導的是小桂的課業,

每次只要她來課後班,

教她認識注音符號、書寫、背記,

增加她的基本能力,

相信不久的小桂,

也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生活與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