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純潔觀點】青少年愛滋防治,家長可以發揮更大影響力!
衛生署在六月六日公布了最新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,雖然愛滋不在十大死因之列,卻擠入15至24歲青少年及青年齡層的第十位。過去十年,台灣青年愛滋死亡率一口氣爆增7倍;去年7人因此喪命。台灣去年新增愛滋感染者2,224人,寫下史上第三高的紀錄,15至24歲占了635人,其中217位在學、418位非在學,這個年齡層是愛滋感染者增加最快的一群。 一般提到「愛滋防治」的方式,大多為使用保險套,進行「安全性行為」。
「安全性行為」,真的安全嗎?
然而,所謂「安全」的標準在哪裡呢?對一個青少年,尤其是女孩子來說,所謂的「安全性行為」,充其量是只是減少懷孕機會而已。《你們在教我孩子什麼?〜從醫學看性教育》一書也提到,保險套對HIV(人類免疫缺陷病毒)的防護率為80%〜85%,但對HPV(人體乳頭淋瘤病毒)的防護幾乎是零。至於梅毒、淋病、皰疹等常見性病的病毒可能分散在保險套遮不到的地方,亦無法提供完全的保護。由此可知,「安全性行為」並不是真的安全,所以,近年來美國國內,開始用「較安全性行為」(safer sex)替代「安全性行為」一詞。 既然使用保險套的「安全性行為」並不是真的安全,那是否有更安全的方式呢?其實,大家都知道,若夫妻二人都忠於對方,從未發生婚前、婚外性行為,儘管不使用保險套,感染愛滋、性病的機會是微乎其微。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女士即表明「杜絕性病唯一的方式就是正確的知識,以及在青春期守貞、結婚後守諾,落實一夫一妻制,使性病不得其門而入。」
對青少年的性教育
「性」乃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,是夫妻二人以上天為中心,在彼此承諾的婚姻下,受到眾人的祝福,基於彼此的相愛,所從事最親密的行為。當我們對青少年進行「性教育」時,目標不該只是教保護他們免於疾病或死亡而已,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積極而深刻的內容。我們應該協助他們預備邁入成年,使他們成年後能擁有足夠的愛、責任與信心去維繫幸福的婚姻與家庭。 有些團體從人權的角度出發,主張青少年應該有「性自主權」,認為「青少年要學習作身體的認識與探索,讓性愛成為愉悅的事,才不會讓做愛只帶來無知造成的傷害與大人的責怪」。美國醫學博士Daniel Weinberger指出「一般青少年的大腦運作離成熟還早,也尚未具備成年之後完全的運作能力」。那我們怎麼可能期待青少年可以自己決定有懷孕、性傳染病、情緒混亂等風險的抉擇呢?
家長的意見遠比自己想像的還有價值
美國一項針對青少年的研究「當你要對性的問題做出個人抉擇時,誰對你的決定有最大的影響力?」,49%青少年的答案是「家長」。其實,家長的意見遠比自己想像的還有價值。讓孩子知道我們高度期許他們堅守的原則,溫柔地表達我們的堅持,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樂意做他們的後盾。告訴孩子,性當然又健康又令人讚嘆,然而就像所有的慾望一樣,只有加以節制才能夠真正深刻地享受。
推薦優質網站與好書
純潔協會提醒家長們應該給予家中的兒童、青少年更多的關心與陪伴,純潔協會推薦一個優質的網站:真善美教學資源分享網(http://www.goodlife-edu.com/),這是由一群關注孩子人格發展的老師及家長們所建立,透過專業的教材、教案資源分享,建立孩子未來健康與自信的成長。該網站提供「優質與適齡的教學資源」,您可以孩子一同學習。 前文中提到了Miriam Grossman醫師所著的《你們在教我孩子什麼?〜從醫學看性教育》一書,作者以醫學專業的角度,質疑「教導兒童、青少年正確的性知識,而讓他們自由選擇安全的性行為」的性教育。這本書值得性教育工作者、醫療人員、老師及家長仔細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