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/編輯室 呂學智)
來自課後班的真實案例(以下皆為化名)
【歸仁】阿翔具有過動症傾向,必須靠藥物控制才能不受刺激。他有個外號叫「小魔王」,上課不專心,愛聊天、起鬨,讓歷任老師很頭痛。老師認為阿翔應該持續用藥,媽媽卻希望停藥,雙方溝通出現問題。停藥後,阿翔無法專心、不停講話、大聲亂叫的情況非常嚴重……。
【烏竹】許強患有過動症,情緒起伏很大,有時開心,有時馬上就生氣;學校的作業,無法按時繳交;此外,他相當缺乏自信心,有時候還會說謊;也會在意他人的眼光,時常誤解他人的意思。
【台南】坤宏來自隔代教養家庭,本身患有癲癇及過動症而長期服藥,因為缺乏教養與關懷,造成他生性自卑、缺乏自信,冷漠孤僻又缺乏同理心。倘若見到別人不順眼的言行舉止,就會以挑釁、辱罵的言語,髒話脫口而出,由於行為無法控制得宜,常影響了課後班的氛圍。
過動症是什麼?
過動症的全名是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ttention-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),簡稱過動症或 ADHD,包含「注意力不足」(Attention-Deficit)跟「過動衝動」(Hyperactivity Disorder)兩個主要面向。
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定義,有「過動症」代表孩子有一部分的大腦發育的比較慢,或是部分大腦功能沒有發揮,可能會有「注意力不足」或「做事衝動」的狀況發生;除此之外,包含行為控制力、情緒管理能力、記憶力、行動力,也都可能比其他孩子來得差。
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約有7%的孩子有過動症。每個孩子受到影響的大腦位置不太一樣,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同。不過即使大腦發育比較慢,也不代表過動孩子就是笨的,事實上,他們的智商通常沒問題。
主要的行為特徵
過動症主要的特徵是,在各種場合(家中、學校、公園…)出現和其年齡不相符合的專注力不足、過動、衝動的症狀,明顯造成學業、人際、家庭生活的障礙。出現上課不專心、功課寫不完、忘東忘西、話多好辯、坐不住…等狀況,造成老師和父母在教養上的困難,老師與家長的身心和情緒也可能受到影響。
約有一半以上患ADHD的孩童,到成人期仍會符合診斷。過動症主要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:
- 注意力不集中
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或遊戲;受外界聲音或刺激時,注意力馬上轉移;對於靜態遊戲往往無法完成;做功課時,不能注意細節或粗心大意,常會逃避或拒絕;也常會忘記工作或活動所需要的東西。
- 活動量過多
老師的評語多是「活潑好動」、「調皮搗蛋」,無法好好坐在椅子上,不是動手動腳,扭動身體,就是坐立不安。上課時離開座位,跑來跑去,跳上跳下;靜不下來,有時話很多,講個不停。
- 行為衝動
往往還未聽完問題就回答,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,不能乖乖地排隊等候。突然出手碰人,未經他人同意,擅自拿取他人物品,不管是否危險,想做就做。
如果不治療,長大了會好嗎?
上述症狀,在七歲之前就已存在,而且會對學業、工作及人際關係上造成不良影響。因為這些特質,過動兒從小就被視為特殊人物,而且怎麼罰都不會改善,這是無法用打罵可以矯正的行為。
根據研究結果,過動兒成長至青少年後,好動情形逐漸改善,自然寬解約發生在12~20歲之間。三分之一的病童在長大成人後,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,有三分之一的個案,因無法適應學校及家庭,而淪為不良少年或發展出反社會行為、情緒障礙或藥物濫用等問題。
早期的藥物治療是很重要的,若再配合相關的行為、環境及心理治療,會使藥物的療效及行為的改善,更加長遠與穩定。
得到過動症怎麼辦?一定要吃藥嗎?
基本上,要不要吃藥還是要看孩子的狀況。通常在過動症狀非常嚴重,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、上課、寫作業或人際關係時,還是會使用藥物來控制。
但如果症狀比較輕微,透過職能治療、心理師的引導,或是運動紓解、飲食調整就可以維持正常作息,症狀跟情緒也都控制得很好,也沒有因為症狀導致人際關係變差,也可以跟醫師討論藥物減量、或是假日停藥。
過動症的孩子會有幾種比較特別的症狀,建議可以調整平常的飲食習慣:
- 補充抗發炎的食物,像是富含維生素的蔬菜、水果。
- 鐵質、維生素B2、B6、B12。
- 避免的食物地雷,如燒烤、油炸類。
- 避免無機磷酸鹽的食物,如汽水、加工食品、加工肉品、零食。
- 避免吃甜食,如麵包、蛋糕、餅乾、甜點。
過動症多運動可以改善嗎?
對過動兒來說,運動有幾個好處:
- 幫助刺激大腦神經連結,讓大腦發育變快。
- 增加血清素,穩定情緒。
- 促進心肺功能,增加腦部血流量,讓大腦發展變快。
如果要有比較好的、刺激大腦發展的效果,建議可以做有氧運動,尤其是「游泳」跟「慢跑」。 因為游泳跟慢跑是全身性的協調運動,而且游泳的時候,因為全身都可以感覺到水的刺激,神經也能接受到刺激傳給大腦,多刺激就是多讓大腦有發展的機會,自然有好處。
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也提到,ADHD 的孩子,特別需要戶外活動以及肢體接觸,來刺激大腦的發展。所以,可以帶孩子去玩黏土、玩沙、滑草、騎腳踏車,讓他們使用身體上的不同部位,更懂得怎麼去控制自己的身體,慢慢學會如何控制情緒。
對父母的建議,陪伴與共學的重要
父母要有這種體認,即使打死了,他還是一個過動兒。光用無比的愛心而無適當的行為訓練,過動兒也不會自動「改動歸靜」,反而造成家人與學校的困擾,過動兒需要的是耐性及清楚的規則。
所以,及早發現與治療是很重要的,帶孩子接受正規療法、進行藥物控制,其他方面,如陪伴與親子共學也很重要。
基本上,過動症並不是因為父母沒教好而產生的,但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,都可能影響過動症的以後。如果對孩子多點關懷,則可能會帶來改善,如果持續對孩子忽視或是謾罵,可能就會惡化。
據點的做法:提供適當課程,給予尊重、肯定與關懷
【歸仁】首先是,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事。有一次,阿翔示範母羊叫聲,然後說:「小羊的叫聲其實比成羊還大,因為牠是要吃東西,所以叫得特別大聲。」接著分享很多羊的知識,現場的人都感到吃驚,直呼厲害。當我們肯定孩子的優點時,他會感受到被尊重與存在的價值感。
某日下午,哥哥問阿翔:「最小的聯結車是幾噸?」「35噸!」他馬上回答,並流利的講出各種聯結車的規格。當所有人都認為阿翔是過動的時候,但他在家就是能專心幾個小時研究車子,就連媽媽也說:「這樣專心的孩子,能算是過動嗎?」
【烏竹】許強參加課後班的「木箱鼓」才藝課,他很喜歡也感到很快樂,不僅很快記住節拍,也會製造笑料,對同學開玩笑:「你一定是旁邊沒有帥哥,所以拍子才記不起來!」引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「許強,你今天的表現很棒!沒有擾亂課程,上課學習也很認真,還成為大家的開心果,要繼續加油喔!」老師的讚美,讓他得到很大的肯定。
在「親子共學」活動中,許強很期待媽媽能來,陪他製作木工彈珠台。起初媽媽無法趕來,讓他很失望。第二堂課時,媽媽終於出現了,他的臉龐馬上露出喜悅的笑容。其實他跟其他孩子一樣,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陪伴與鼓勵,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。
【台南】坤宏在課業和各項學習上都缺乏自信,面對困難的事情,常常選擇抱怨或中途放棄,甚至情緒暴躁、口出惡言。
透過「慈善音樂會」所提供的舞台,卻讓孩子表現的令人眼睛為之一亮,雖然在背後練習木箱鼓的過程困難重重。但最令人訝異的是坤宏的表現,他在木箱鼓上的敏銳度、自信心,讓他無論在打擊節奏、走位、動作學習上,都比其他孩子積極且快速。
甚至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,坤宏竟會協助音樂老師幫助其他孩子,鼓勵大家要有團隊精神,希望大家能夠表演成功。也許是登上舞台的魅力,但更可說是,循循善誘所帶來的正面效果。
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
阿翔的父母認為,求學只不過是一個過程罷了,然而,在台灣教育的體制及競爭下,成長過程中還會遇到多少反對或理解他的人呢?期許孩子能如願以償的被欣賞、被尊重,甚至被引導,進而找到潛能發揮的方向,這樣,阿翔就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。
之於許強,我們可以了解,外在的躁動不安是來自於內心沒有安全感,陪伴可以安定躁動的心,適時的鼓勵與肯定,將可以看見他們的不一樣,往後的成長也會隨之不同。
而坤宏的改變,真正讓人看到了轉變的契機,孩子內在被尊重與自信心的需求滿足,可以帶來情緒掌控、自我價值……等方面的成長,甚至也能帶來生活常規上的改善,持續的改變自我。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,在飛翔之前,他們需要我們耐心的幫助。
參考資料:
- 2021/盧映慈/過動症、ADHD 到底是什麼?用 9 大 QA 一次了解成因、症狀、治療
- 2020/許育楨/注意力不足過動症,從來不是用愛就能撫平的疾病
- 2006/張學岺/注意力不足過動症/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