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毒品氾濫的議題,在毒品大量偽裝成各種飲料、零食,以及女模死於毒趴事件之後,再次受到矚目,喚醒國人對於校園毒品預防宣導的重視。近年來毒品氾濫,吸毒者的年齡層也日趨下降,唯有加強校園宣導,才能有效提醒學子,防範毒品入侵並做好自我防護。
毒品氾濫,滲透校園
我國吸食毒品人口逐年增加,再犯率也長期居高不下,至今仍未獲得有效改善,民眾對政府防制毒品成效的不滿意度高達 6成。因毒品問題被判決有罪的人數,93 年為 14,640 人,98 年則增加為 36,758 人,104 年更達 42,364 人。
依法務部統計資料顯示,104 年因涉及毒品犯罪被起訴人數 42,364 人,判決確定有罪人數 35,960 人,判決確定有罪率占 84.9%,累犯人數 20,494 人,累犯率達57.0%。顯示涉及毒品所引發的犯罪行為,已經是造成犯罪的第一主要原因。
更令人擔心的是,學校本應該是最單純、最讓家長放心的環境,但事實上毒品問題早已深入校園,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,我國未成年人用藥年齡,平均是 12.5歲,且高達 2 成 3 是在校園內吸毒。
此外,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,95 年的 少 年 毒 品 嫌 疑 犯, 平 均 每 10 萬 人 有31.08 人, 到 了 105 年 卻 增 加 至 每 10 萬人 有 117.48 人, 增 幅 將 近「4 倍 」。 如果進一步從學生的年齡層分析,95 年度至104 年度,遭通報濫用藥物的學生人數總計 13,919 人,以「高中職」8,837 人(佔63.49%)比例最高,其次則為「國中」4,558 人(佔 32.75%),甚至連「國小」都有 72 名學生涉及藥物濫用,顯示毒品從學生進入國小時即已存在於校園,於國中及
高中職時開始迅速蔓延。
少年濫用藥物,高危險群
毒品氾濫是台灣社會相當嚴重的問題之一,105 年全台在監受刑人將近一半因毒品入獄,毒品可以說台灣十大罪名之首,可怕的是毒的流竄,年齡層還有下降的趨勢,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,12 到 17 歲未成年族群有 23% 的人首次使用毒品的地點就在學校,數字顯示,毒品滲透校園,腐蝕我們的下一代,近乎失控。
染毒販毒學生小天:「17 到 19 歲,基本上 10 個人有 8 個人接觸過毒品,公立高中在學生國中的時候就有些人也是會去碰毒品,你會發現那個學期他可能莫名其妙就不見了。」
暑假返校的第一天,犯錯的學生得接受愛校服務銷過,第一堂課是反毒宣導,這是台灣高中學生的日常,分析毒品的危害跟真實案例,這是高中課程裡例行的反毒宣導,原本該是最單純的校園環境,如今蒙上抹不去的毒品陰影。
隨著網路資訊業發達,毒品無所不在、無孔不入,透過航空、海運等,各種管道進入台灣。從各種流行病學研究或是刑事案例統計顯示,海洛英、安非他命類、古柯鹼、苯唑代眠品、K 他命等,濫用藥物毒品問題有著年輕化的趨勢,
家長們甚至從孩子上小學就開始擔心毒品的危害。
因吸毒所產生的偷竊行為、傷害以及搶劫刑事案件,不斷在新聞版面重覆上演。正因為無法杜絕毒品來源,使得吸毒人數有增加的趨勢,毒品走私、販售案件持續發生,毒品侵蝕人心,令人無法自拔,難以除去毒品誘惑。
青少年可能涉毒的行為表徵
瞭解青少年進入藥物世界,其成長背景、發展過程中的障礙及自我特質,均應考慮在內。例如衝動性高、自制力弱、追求刺激、自尊心低,這些性格都易於導致濫用藥物的行為。青少年可能涉毒的行為表徵,也會在心理與生理上產生一些特質:
◎行為表徵
青少年初期服用毒品都是隱瞞家長、老師,因而要多留心觀察,如眼睛充滿血絲等現象。在情緒方面,出現多話、躁動不安、沮喪、好辯。
在身體方面,出現嗜睡、食慾不振、目光呆滯、結膜紅腫、步履不穩。
在感官表達方面,出現視幻、聽幻、無方向感。
在社會適應方面,出現多疑、誇大、好鬥、無理性行為、缺乏動機。
上述之餘,還可能發生如下表徵:
1. 眼光呆滯,瞳孔放大,老愛戴太陽眼鏡,行動昏昏沉沉,說話言語不清。
2. 不斷向朋友或同學借錢,甚至勒索同學行搶,家中貴重電器失蹤等。
3. 手臂上有針口,天氣熱還穿長袖衣服,衣服上有血跡。
請家長稍加用心,多觀察,以期能及早發現有問題的青少年,以免越陷越深而無法挽救。觀察家中是否有怪味道、不明的藥丸、粉末或吸食器?觀察孩子是否經常鬼鬼祟祟,比起過往更重視隱私權?觀察孩子的手機、電腦,是否有透露相關毒品的訊息?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情形,請家長要多留意,如有疑慮,可請教專家,必要時諮詢求助,甚至報案。